技术小站8

网站首页 互联网 > 正文

人类的影响使一些巨猿群落的文化行为减少了80%以上

2021-10-10 16:25:38 互联网 来源:
导读 黑猩猩是我们最接近的生物遗传亲属,在它们的大部分自然区域都受到严重威胁。由于人为的干扰,他们正在失去许多传统、行为和文化特征。根据

黑猩猩是我们最接近的生物遗传亲属,在它们的大部分自然区域都受到严重威胁。由于人为的干扰,他们正在失去许多传统、行为和文化特征。

根据对非洲近150只黑猩猩群体的观察,《科学》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在一些社区,行为多样性下降了80%以上。

著名生态学家简古道尔(Jane Goodall)1999年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一些文化人类学家认为,文化需要语言才能使其成为人类独有的。

然而,古道尔写道,在生物科学中,文化行为被认为是通过社会或观察和学习反复传播以成为人口特征的行为。

“通过这个定义,”她解释道,“文化差异(在动物行为学中通常被称为‘传统’)是动物界既定的现象,并通过各种社会交流机制得以维持。”

德国莱比锡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的Christophe Boesch和2013年的一篇文章《Wild Cultures》的作者Christophe Boesch说,黑猩猩的记录非常好,行为多样性水平特别高,包括交流和觅食。黑猩猩和人类文化的比较发表在《生物季刊》上。

Boesch说,黑猩猩也是熟练的工具使用者,它们的许多行为被推断为社会学习,所以它们也是文化。

Boesch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科学家之一,他们参与了对黑猩猩行为的最新研究。主要作者是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Hjalmar Kuehl。

随着动物数量的快速减少,研究人员迫切希望了解人类活动导致的栖息地破碎化和种群流失对黑猩猩行为和文化多样性的影响程度。

科学家研究的核心领域之一涉及瑞士苏黎世大学的Carel P van Schaik最近在2002年《国际皮肤病学杂志》上发表的“干扰假说”。

Kuehl和他的同事解释说,在“干扰假说”下,由于人类的行为,类人猿的行为传统可能会消失,这不仅是种群的完全灭绝,而且是在种群仍然存在的情况下,由于资源的枯竭或崩溃,在社会上学习的机会。

他们写道:“人类影响的主要因素包括栖息地丧失、退化和破碎化,这将减少种群规模、社会和远距离传播,削弱行为传播。”

研究人员使用一系列非侵入性技术,在46个地点收集了以前未探索过的黑猩猩群落或不完全适应人类观察者的群落的环境、社会、人口和行为信息。

他们在至少一个年度周期内收集数据,在37个地点观察12-30个月,在9个地点观察1-10个月。系统网格设计范围为9-143平方公里。

他们从这46个黑猩猩群落中收集了31种已知黑猩猩行为存在与否的数据,并通过已发表的文献,用另外106个黑猩猩群落中关于这些相同行为的其他信息来补充数据集。

总共144个独特的黑猩猩群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数据集。

支持“干扰假说”的研究人员发现,与人类影响最小的社区相比,人类影响较大的地区黑猩猩社区的行为下降了88%。

研究人员写道:“由于人类的影响,我们目前看到类人猿的数量每年下降2.5%到6%。”“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黑猩猩群体正在失去其独特的行为特征,许多未被发现的行为可能会在没有被描述的情况下消失。”

作者呼吁一种新的保护方法,除了考虑种群数量和野生动物管理的趋势外,还应考虑行为的多样性。

他们总结道:“我们期望有一个新概念,‘黑猩猩文化遗产地’,可以识别和保护这个物种的行为和文化多样性。


版权说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标签:




热点推荐
热评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