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小站8

网站首页 精选百科 > 正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的诗意简短(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的诗意)

2022-10-25 18:14:01 精选百科 来源:
导读 大家好,小耶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的诗意简短,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的诗意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大家好,小耶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的诗意简短,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的诗意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诗意是:在剑南忽然传说,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

2、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向?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光得快要发狂!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

3、仿佛觉得,我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很快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

4、 扩展资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文:作者:杜甫(唐)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5、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6、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7、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8、创作背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天。

9、宝应元年(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

10、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

11、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听闻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欣喜若狂,遂走笔写下这首诗。

12、参考资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意阐释:在剑门关外忽然听到官军已经收复河南、河北一带,高兴得连泪水都沾湿了我衣裳,回头看妻子儿女的忧愁也都已消失,我随意地用手卷起书本,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13、我忍不住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纵情高歌,开怀畅饮,一路春光可以伴我回故乡了。

14、我准备即刻从巴峡穿过巫峡,又直下襄阳回到洛阳。

15、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七律】 类别:【记事】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16、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17、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18、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9、 【注释】 【注解】: 却看:回看。

20、 2、愁何在:不再愁。

21、 3、漫卷:随手卷起。

22、古代诗文皆写在卷子上。

23、 4、青春句:意谓春光明媚,鸟语花香,还乡时并不寂寞。

24、 5、即从两句:想像中还乡路线,即出峡东下,由水路抵襄阳,然后由陆路向洛阳。

25、 ??此诗句末有自注云:“余有田园在东京。

26、”(指洛阳)。

27、巴峡:四川东北部巴江 ??中之峡。

28、巫峡:在今四川巫山县东,长江三峡之一。

29、襄阳:今属湖北。

30、 【韵译】: 在剑南忽然传说,收复蓟北的消息, 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

31、 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向? 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光得快要发狂! 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 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

32、 仿佛觉得,我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 很快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

33、 【评析】: ??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代宗广德元年(763)春作于梓州。

34、延续七年多的安史 之乱,终于结束了。

35、作者喜闻蓟北光复,想到可以挈眷还乡,喜极而涕,这种激情是 人所共有的。

36、全诗毫无半点饰,情真意切。

37、读了这首诗,我们可以想象作者当时对着 妻儿侃侃讲述捷报,手舞足蹈,惊喜欲狂的神态。

38、因此,历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这首 诗。

39、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称赞它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40、”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作者五十二岁。

41、宝应元年(762)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

42、第二年,即广德元年正月,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

43、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过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44、 杜甫于此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

45、“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

46、“剑外”乃诗人所在之地,“蓟北”乃安史叛军的老巢,在今河北东北部一带。

47、诗人多年飘泊“剑外”,艰苦备尝,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

48、如今“忽传收蓟北”,真如春雷乍响,山洪突发,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喷薄而出,涛翻浪涌。

49、“初闻涕泪满衣裳”,就是这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第一个浪头。

50、 “初闻”紧承“忽传”。

51、“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逼真表现。

52、“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元疾苦,都将得到疗救,个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怎能不喜!然而痛定思痛,回想八年来的重重苦难是怎样熬过来的,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

53、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象恶梦一般过去了,自己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了,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

54、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55、 第二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更高洪峰。

56、“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57、当自己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

58、“却看”就是“回头看”。

59、“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

60、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

61、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自己的喜,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62、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

63、“白首”,点出人已到了老年。

64、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

65、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

66、“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

67、想到这里,又怎能不“喜欲狂”! 尾联写“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鼓翼而飞,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

68、惊喜的感情洪流于洪峰迭起之后卷起连天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

69、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

70、“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

71、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想象的飞驰。

72、试想,“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多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眼前一闪而过。

73、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

74、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75、 这首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

76、万斛泉源,出自胸臆,奔涌直泻。

77、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中引王嗣奭的话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他人决不能道。

78、”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赞其为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诗意是:在剑南忽然传说,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

79、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向?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兴得快要发狂!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

80、仿佛觉得,我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很快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

81、扩展资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文:作者:杜甫(唐)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8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8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8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85、创作背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天。

86、宝应元年(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

87、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

88、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听闻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欣喜若狂,遂走笔写下这首诗。

89、参考资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意: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

90、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随意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

91、白日里引吭高歌呵且须纵情饮酒,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

92、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旧都洛阳。

93、此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

94、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

95、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

96、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97、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诗人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

98、诗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泻。

99、后六句都是对偶,但却明白自然像说话一般,有水到渠成之妙。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说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标签:




热点推荐
热评文章
随机文章